每个人都有叛逆的时候,而每个人的叛逆往往因人而异,都有不同的后果。
记得小时候背成语:“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背了之后,我又思考了一下它们的意思,细细想却不对劲。谁会为了套一只狼,舍去自己的孩子呢?就算是300个臭皮匠也顶不过一个诸葛亮呀!
思来想去,我认为是不是谐音的问题,贵阳话常说鞋子为“孩子(hai zi)”,是不是别人传来传去传成了孩子(hai zi)。那原始的就是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自古书上这样写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是的,诸葛亮很有才智,即使是多个臭皮匠加起来,也抵不过他一个人的智慧。但是为什么要那样比呢?诸葛亮用他的智慧实现了宏图大志,臭皮匠用他“浅薄”的智慧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又有什么可比的呢?
有一次考试叫默写名言,我填上了:三个,顶不过一个诸葛亮;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宁做凤尾不做鸡头;重赏之下也没有勇夫……
结果考分下来,我那道题全错,老师严厉的批评我:“你没有好好的背吗?宁做凤尾不做鸡头?重赏之下也没有勇夫?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你是怎么搞的,意思完全不对?”哈哈……全班哄堂大笑。顿时,我没有脸红,而是为他们的行为感到脸红。“哗啦”一声,老师气呼呼的把卷子摔到了地上。刚才还自信的我顿时不知所措,难道我真的错了吗?
下了课我拾起地上的卷子,去办公室和老师讨论。可是迎来的是“你错了”,书上明明是这样写的。走出办公室,抬头看着天空,难道书上的就一定是对的吗?一定要一成不变的使用它吗?我不知道。
时间一天天过去,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况,是那么的无奈。在当时看来这是一种叛逆的表现。但是,叛逆时所坚持的事情就一定是错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