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专注语文写作教育


-----  人品   师品   文品-----
您所在的位置:
校报校刊
读《马说》有感
来源: | 作者:施幸 | 发布时间: 2020-08-05 | 3431 次浏览 | 分享到:
作 者:施幸     班 级:初中加强班

         韩愈在《马说》中叙述自己怀才不遇,以千里马的埋没自况,阐释了天下不缺千里马,只是少了伯乐罢了。关于“千里马”的探讨,自己要么是马,要么是伯乐。
        作为领导者,应该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把自己下属能力发挥到极致。我们的确应该做一个善于识别“马”优劣的人。如刘备为请卧龙曾“三顾茅庐”,尽管一开始倍受冷落,但他看准了诸葛亮的才华,定是他日后创建基业的坚石,所以放下自己的架子去请他出山。又如周朝姬昌为了能让姜子牙做丞相辅佐他,甘愿背着他走过崎岖的山路。古时贤能那种“伯乐”精神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尤其作为领导者更应该放下自己的架子,学会谦恭,让“千里马”为自己所用。
        另一方面就是当自己是“千里马”的情况了。今时今日,我们不能学韩愈或是诸葛亮与姜子牙的藏而不露,自己有才能就应该展示出来。我最欣赏的是那种毛遂自荐为自己请功的气魄。当今社会,并不缺少人才,人才都在自我展示。如果只是把才能藏在心中,不愿意展露,那就只能被埋没了。人才往往不是被别人埋没,而是被自己所埋没的。倘若诸葛亮没有被刘备三请,他一辈子即便是经论满腹,雄才大略,也只能成为一介乡野村夫。姜子牙一辈子等着“愿者”的上钩,然而世上又有多少“愿者”?像姬昌那种宁愿放下架子的伯乐而今又有多少呢?所以我认为如果拥有才华,那就一定要锋芒毕露。
        其实“伯乐”是双向的。“伯乐”在不断地寻求“千里马”的同时,他也是“千里马”,也被另一匹“千里马”作为“伯乐”等待着。世界上不是没有“千里马”,也不是没有“伯乐”,仅仅是还没有相遇罢了。
        教师点评:文中引用古例阐述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深思。在愈加强烈的社会竞争中,怎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除了必须的才能以外,我们还须要进取,还须要自主,还须要坚强,还须要争取一切机会。明辨古今,给予“伯乐”与“千里马”新的定位,有积极的意义,值得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