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专注语文写作教育
----- 人品 师品 文品-----
网站首页
课程动态
品牌特色
校报校刊
学员佳作
最新资讯
文学欣赏
教学掠影
海露之星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校报校刊
>>
海露校报
>>
2011年暑假
>>
校园网络语言的去留
校报校刊
海露校报
2013年春季
2012年春季
2011年秋季
2011年暑假
2010年第6期
2010年第5期
2010年第2期
2010年第1期
2009年第5期
2009年第3期
2009年第1期
2008年第4期
2008年第3期
2008年第2期
2008年第1期
2007年第5期
2007年第4期
2007年第3期
2007年第2期
2007年第1期
2006年第2期
2006年第1期
2005年第2期
海露期刊
2020年春
2018年春
2016年夏
2014年春
2013年春
26
校园网络语言的去留
来源:
|
作者:
康若颖
|
发布时间:
2020-08-05
|
3042
次浏览
|
分享到:
校园网络语言的去留
贵阳市第七中学 初三 康若颖
当今社会,是一个被网络包裹的时代。网络早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当然,网络也带给我们一些流行的文化。网络语言千奇百怪,更新的速度也十分快。去年流行的“囧”、“雷”等很快被现在的“给力”、“杯具”等新词所代替。网络语言普及了校园。走在校园,随处都可以听到网络语言,学生们将之捧为时尚,有的更形成了一种口头禅。
其实,网络语言本身就不是十分规范的语言,网络文字将一些汉字变形变意,就成为了新潮的宠儿。如“神马都是浮云”中的“神马”是“什么”的谐音,“有木有”是“有没有”的谐音,梅字的繁体字“槑”,因为字形变化而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的确,这些新生的文字因为比传统汉字更有趣,更便于记忆,但也容易给人留下错误的印象。一些学生因为在平时生活中、网络中习惯了用网络语言,因此也把这些文字带到了卷子上、作文中、生活中,写成一些连老师、家长都看不懂的网络作文,当然结果可想而知。这些说一些老师、家长、甚至同学都听不懂的“网络语言”误导越来越多,尚处于成长学习阶段的中小学生。不规范的网络语言文字也更容易使他们记住而误导正常的汉字学习。不规范的语言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使传统文化受到了威胁。
但是,网络语言文化巨大的影响成果也是无可置疑的。生活中,有时也能看到“给力某某活动的标语”,连中国权威的书籍报刊上,有时也以网络语言作为大标题。的确,作为一个生活在网络时代的人,我们不能否定网络语言的作用,有时候,网络语言更能表达我们的心情和想法,也能使生活变得有趣和富有新意。
网络语言文化,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有利也有弊。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学会在网络语言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味地排斥或吸纳,都是片面不可取的,只有学会让网络与传统并存,才能最大发挥网络文化的优点。
【评语】 当所有人都在对“网络语言”褒贬难定时,小作者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正反论证等,精辟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由点及面,循循而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网络语言”的利弊、去留、皆于文中得到有力的论证。
上一篇:
一面特别的墙
下一篇:
一部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