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专注语文写作教育


-----  人品   师品   文品-----
您所在的位置:
校报校刊
校园网络语言的去留
来源: | 作者:康若颖 | 发布时间: 2020-08-05 | 1746 次浏览 | 分享到:
    校园网络语言的去留
    贵阳市第七中学  初三  康若颖
 
     当今社会,是一个被网络包裹的时代。网络早已成为这个时代的标志。当然,网络也带给我们一些流行的文化。网络语言千奇百怪,更新的速度也十分快。去年流行的“囧”、“雷”等很快被现在的“给力”、“杯具”等新词所代替。网络语言普及了校园。走在校园,随处都可以听到网络语言,学生们将之捧为时尚,有的更形成了一种口头禅。

    其实,网络语言本身就不是十分规范的语言,网络文字将一些汉字变形变意,就成为了新潮的宠儿。如“神马都是浮云”中的“神马”是“什么”的谐音,“有木有”是“有没有”的谐音,梅字的繁体字“槑”,因为字形变化而被赋予了新的含义。的确,这些新生的文字因为比传统汉字更有趣,更便于记忆,但也容易给人留下错误的印象。一些学生因为在平时生活中、网络中习惯了用网络语言,因此也把这些文字带到了卷子上、作文中、生活中,写成一些连老师、家长都看不懂的网络作文,当然结果可想而知。这些说一些老师、家长、甚至同学都听不懂的“网络语言”误导越来越多,尚处于成长学习阶段的中小学生。不规范的网络语言文字也更容易使他们记住而误导正常的汉字学习。不规范的语言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使传统文化受到了威胁。
     但是,网络语言文化巨大的影响成果也是无可置疑的。生活中,有时也能看到“给力某某活动的标语”,连中国权威的书籍报刊上,有时也以网络语言作为大标题。的确,作为一个生活在网络时代的人,我们不能否定网络语言的作用,有时候,网络语言更能表达我们的心情和想法,也能使生活变得有趣和富有新意。
     网络语言文化,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有利也有弊。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要学会在网络语言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味地排斥或吸纳,都是片面不可取的,只有学会让网络与传统并存,才能最大发挥网络文化的优点。
   【评语】  当所有人都在对“网络语言”褒贬难定时,小作者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正反论证等,精辟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由点及面,循循而出。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网络语言”的利弊、去留、皆于文中得到有力的论证。